漢陰縣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(第二號)
索引號: | 發布日期: | 2020年08月26日 08時42分 | |
來源: | 本站原創 | ||
內容概述: |
漢陰縣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(第二號)
——單位基本情況
漢陰縣統計局
漢陰縣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
2020年5月
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,現將我縣單位的基本情況、從業人員、資產負債狀況和營業收入公布如下:
一、單位基本情況
表2-1單位數和個體經營數 |
||
|
單位數(個) |
比重(%) |
一、法人單位 |
2590 |
100.0 |
企業法人 |
1950 |
75.3 |
機關、事業法人 |
144 |
5.6 |
社會團體 |
170 |
6.6 |
其他法人 |
326 |
12.6 |
二、產業活動 |
2817 |
100.0 |
第二產業 |
606 |
21.5 |
第三產業 |
2211 |
78.5 |
三、個體經營戶 |
8488 |
100.0 |
第二產業 |
815 |
9.6 |
第三產業 |
7673 |
90.4 |
2018年末,全縣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2590個,比2013年末(2013年是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,下同)增加1894個,增長272.1%;產業活動單位2817個,增加1820個,增長182.5%;個體經營戶8488個(詳見表2-1)。
2018年末,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中,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:批發和零售業678個,占26.2%;公共管理、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392個,占15.1%;建筑業292個,占11.3%;在個體經營戶中,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:批發和零售業4645個,占54.7%;住宿和餐飲業1245個,占14.7%;居民服務、修理和其他服務業855個,占10.1%(詳見表2-2)。
表2-2按行業門類分組的法人單位與個體經營戶
|
法人單位 |
個體經營戶 |
||
數量(個) |
比重(%) |
數量(個) |
比重(%) |
|
合計 |
2590 |
100 |
8488 |
100 |
采礦業 |
19 |
0.7 |
6 |
0.1 |
制造業 |
253 |
9.8 |
570 |
6.7 |
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|
25 |
1.0 |
1 |
0.01 |
建筑業 |
292 |
11.3 |
238 |
2.8 |
批發和零售業 |
678 |
26.2 |
4645 |
54.7 |
交通運輸、倉儲和郵政業 |
40 |
1.5 |
598 |
7.1 |
住宿和餐飲業 |
111 |
4.3 |
1245 |
14.7 |
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|
37 |
1.4 |
16 |
0.2 |
金融業 |
3 |
0.1 |
- |
- |
房地產業 |
52 |
2.0 |
4 |
0.1 |
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|
273 |
10.5 |
79 |
0.9 |
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|
51 |
2.0 |
3 |
0.0 |
水利、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|
22 |
0.9 |
2 |
0.0 |
居民服務、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|
106 |
4.1 |
855 |
10.1 |
教育 |
100 |
3.9 |
30 |
0.4 |
衛生和社會工作 |
43 |
1.7 |
131 |
1.5 |
文化、體育和娛樂業 |
61 |
2.4 |
65 |
0.8 |
公共管理、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|
392 |
15.1 |
- |
- |
注:表中合計數包含農、林、牧、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和兼營第二、三產業活動的農、林、牧、漁業法人單位與個體經營戶。
2018年末,全縣共有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企業法人單位1950個,比2013年末增加1669個,增長593.95%。其中,內資企業占99.9%,外商投資企業占0.1%。內資企業中,國有企業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的0.4%,私營企業占86.9%(詳見表2-3)。
表2-3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企業法人單位 |
||
|
單位數(個) |
比重(%) |
合 計 |
1950 |
100 |
內資企業 |
1949 |
99.9 |
國有企業 |
7 |
0.4 |
集體企業 |
10 |
0.5 |
股份合作企業 |
- |
- |
聯營企業 |
2 |
0.1 |
有限責任公司 |
194 |
10.0 |
股份有限公司 |
42 |
2.2 |
私營企業 |
1694 |
86.9 |
其他企業 |
- |
- |
港、澳、臺商投資企業 |
- |
- |
外商投資企業 |
1 |
0.1 |
二、從業人員
2018年末,全縣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39120人,比2013年末增加17370人,增長79.9%,其中女性從業人員15916人。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員為16766人,增加7431人,增長79.6%;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為22199人,增加9871人,增長80.1%。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18067人,其中女性從業人員9109人。
在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,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:制造業11385人,占29.1%;公共管理、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5136人,占13.1 %;建筑業5015人,占12.8%。在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中,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:批發和零售業8956人,占49.6%;住宿和餐飲業3388人,占18.8%;居民服務、修理和其他服務業1760人,占9.7%(詳見表2-4)。
表2-4按行業門類分組的法人單位與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
|
法人單位從業人員(人) |
|
個體經營戶 從業人員(人) |
|
其中:女性 |
其中:女性 |
|||
合計 |
39120 |
15916 |
18067 |
9109 |
采礦業 |
173 |
27 |
41 |
4 |
制造業 |
11385 |
4162 |
1409 |
548 |
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|
193 |
52 |
1 |
1 |
建筑業 |
5015 |
836 |
1031 |
103 |
批發和零售業 |
4479 |
2603 |
8956 |
5073 |
交通運輸、倉儲和郵政業 |
688 |
193 |
774 |
123 |
住宿和餐飲業 |
1202 |
798 |
3388 |
1955 |
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|
116 |
46 |
29 |
17 |
金融業 |
6 |
4 |
- |
- |
房地產業 |
1010 |
474 |
8 |
5 |
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|
1459 |
514 |
192 |
68 |
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|
285 |
76 |
6 |
2 |
水利、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|
153 |
62 |
7 |
2 |
居民服務、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|
674 |
319 |
1760 |
967 |
教育 |
4448 |
2642 |
122 |
88 |
衛生和社會工作 |
2086 |
1356 |
179 |
47 |
文化、體育和娛樂業 |
457 |
237 |
164 |
106 |
公共管理、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|
5136 |
1463 |
- |
- |
注:1.表中合計數含從事農、林、牧、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的法人單位與個體從業人員。
2.表中金融行業未包含部門及國家反饋金融數據。
三、資產負債狀況和營業收入
2018年末,全縣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1771227.5萬元。其中,第二產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1083167.6萬元,占比為61.2%;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688059.9萬元,占比為38.8%。企業法人單位負債合計566956.3萬元。其中,第二產業企業法人單位負債合計241721.1萬元,占比為42.6%;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負債合計325235.2萬元,占比為57.4%。
2018年,全縣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實現營業收入2430244.6萬元。其中,第二產業營業收入占比為85.3%,第三產業營業收入占比為14.7%(詳見表2-5)。
表2-5 按行業門類分組的企業法人單位資產負債狀況和營業收入
|
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(萬元) |
企業法人單位負債合計 (萬元) |
企業法人單位營業收入 (萬元) |
合計 |
1771227.5 |
566956.3 |
2430244.6 |
采礦業 |
6964.5 |
3133 |
5993.9 |
制造業 |
953613.9 |
203969.9 |
1932640.8 |
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|
44232.0 |
17550.4 |
23216.7 |
建筑業 |
78357.2 |
17067.8 |
109967.5 |
批發和零售業 |
140265.3 |
29457.2 |
237465.8 |
交通運輸、倉儲和郵政業 |
16784.1 |
3273.8 |
9376.6 |
住宿和餐飲業 |
24963.7 |
5900.2 |
35169.5 |
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|
1282.7 |
103.1 |
1176 |
金融業 |
- |
- |
- |
房地產業 |
293123.7 |
207085.3 |
31532.3 |
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|
149161.4 |
61516.3 |
17566.3 |
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|
4505.3 |
734 |
3796.9 |
水利、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|
9048.1 |
244.5 |
1604.3 |
居民服務、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|
9977.5 |
957.1 |
6492.3 |
教育 |
18246.6 |
9554.6 |
6977.4 |
衛生和社會工作 |
5128.5 |
3017.4 |
3337.4 |
文化、體育和娛樂業 |
15573 |
3391.7 |
3930.8 |
公共管理、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|
- |
- |
- |
注釋:
[1]三次產業的劃分:
第一產業是指農、林、牧、漁業(不含農、林、牧、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)。
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(不含開采專業及輔助性活動),制造業(不含金屬制品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),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,建筑業。
第三產業即服務業,是指除第一產業、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。第三產業包括:批發和零售業,交通運輸、倉儲和郵政業,住宿和餐飲業,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,金融業,房地產業,租賃和商務服務業,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,水利、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,居民服務、修理和其他服務業,教育,衛生和社會工作,文化、體育和娛樂業,公共管理、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,國際組織,以及農、林、牧、漁業中的農、林、牧、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,采礦業中的開采專業及輔助性活動,制造業中的金屬制品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。
[2]單位的劃分:
法人單位是指有權擁有資產、承擔負債,并獨立從事社會經濟活動(或與其他單位進行交易)的組織。法人單位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:
(1)依法成立,有自己的名稱、組織機構和場所,能夠獨立承擔負債和其他民事責任;
(2)獨立擁有和使用(或受權使用)資產,有權與其他單位簽訂合同;
(3)會計上獨立核算,能夠編制資產負債表等會計報表。
法人單位包括企業法人、事業單位法人、機關法人、社會團體法人、其他法人等。
產業活動單位是指位于一個地點,從事一種或主要從事一種社會經濟活動的組織或組織的一部分。產業活動單位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:
(1)在一個場所從事一種或主要從事一種社會經濟活動;
(2)相對獨立地組織生產活動或經營活動;
(3)能提供收入或者支出等相關資料。
[3]表中的合計數和部分計算數據因小數取舍而產生的誤差,均未作機械調整。